江苏省精准医学装备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
江苏省精准医学装备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,实验室依托糖心视频 机械工程学科,该学科入选教育部、财政部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《第二轮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》,该学科也是江苏省优势学科。实验室的共建单位是南微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南微医学),公司位于南京市江北新区高科三路10号,创立于2000年,注册资本18784.7422万元,主要从事微创医疗器械研发、制造和销售。2019年7月,成为首批25家登陆科创板的上市公司之一,股票代码:688029。根据基础学科、工程学科和医学的发展态势,特别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迅速发展,实验室也整合了糖心视频 计算机学院、生命科学院、中大医院、物理学院部分资源,汇聚了不同学科背景的专业人才,人才队伍中包括机械工程、临床医学、生命科学、计算机工程、物理化学等领域的专家,特别是全职引进了加州大学Davis分校陈浩教授,陈浩教授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世界顶级专家,从事人工智能、大数据安全方面的研究工作。
实验室组建投入人员113人,其中糖心视频 68人,南微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5人,建设后含固定成员和流动人员达到250人,培养领军人才3-5人、青年骨干教师20人,获国家杰青或同层次人才称号3人,获国家优青或同层次人才称号5人。实验室主任为陈云飞教授,副主任分别为倪中华教授和冷德嵘高工。
实验室主任
姓名 | 职称 | 学位 | 项目职务 | 工作单位 |
陈云飞 | 教授 | 博士 | 实验室主任 | 糖心视频 |
倪中华 | 教授 | 博士 | 实验室副主任 | 糖心视频 |
冷德嵘 | 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| 博士 | 实验室副主任 | 南微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|
实验室围绕精准医学设置三个研究方向:生物分子传感与检测、跨尺度制造和智能诊疗系统,开展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,实现原始创新,突破前沿关键技术,为医疗器械产业开辟新赛道,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准医学装备,引领我国医疗器械创新,提升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,推动江苏省医疗器械向精准医学器械方向发展。

实验室研究方向
实验室研究方向一生物分子传感与检测将开展量子传感器、循环肿瘤细胞检测芯片和下一代蛋白质测序系统的研究,通过关键技术突破,实现对长链多肽的测序,深入理解疾病与氨基酸突变和异常结构的关系,推进基于基因组技术的精准医学向临床应用迈进。同时,通过量子传感器和肿瘤细胞检测芯片的研究,开辟新的技术路线服务于精准医学。
研究方向二是跨尺度制造,研究内容包括微纳制造、增材制造和医学装备的系统集成。研究方向三是智能诊疗系统,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赋能诊疗,攻克医学设备中的核心技术,突破关键智能算法,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和先进医学设备的有效融合,以提高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、效率和安全性,保证人民生命健康的医疗质量。研究内容包括AI赋能医学成像、磁成像引导介入治疗和小尺度诊疗机器人系统。
研究方向三是智能诊疗系统,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赋能诊疗,攻克医学设备中的核心技术,突破关键智能算法,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和先进医学设备的有效融合,以提高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、效率和安全性,保证人民生命健康的医疗质量。研究内容包括AI赋能医学成像、磁成像引导介入治疗和小尺度诊疗机器人系统。
实验室在生物分子传感与检测、跨尺度制造和智能诊疗系统方面形成了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“二维光电材料界面与物性”和 江苏省“六大人才高峰”创新人才团队“基于微纳制造的下一代基因测序的研制”,培养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,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3人,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,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,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3人,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负责人2人,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。

实验室人才梯队
实验室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、国家自然基金重点、仪器项目多项,尿糖仪产品即将走向市场,助力南微医学科技版上市。

实验室项目情况
近三年来,研究团队在Nature、Science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00多篇,申请及授权发明近200项,实现7项科技成果转化。

实验室发表高水平论文情况
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产生重要的学术影响,科研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、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、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奖一等奖2项,以及其他省部级奖励5项。

实验室获奖情况
实验室实行独立运行机制,实行管理委员会协调决策,学术委员会指导引领,实验室党委全面领导、实验室主任全面负责的管理运行体制,建立“统一管理、主任负责、科学决策、积极开放、产学研用贯通”的运行模式。

实验室整体架构图

